(健康报讯)近年来,随着脑肠轴研究在帕金森、抑郁症、自闭症等领域取得突破,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将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转移到脑肠轴方向上来。目前,正在举办的第34届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AAIC)印证了这一点。

本届AAIC就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机制、生物标记、临床研究、照护健康等方面开展为期5天的学术会议,首次就肠道菌群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影响开设了微生物组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专题会议,由5位国内外专家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最新研究发现,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微生物组存在异常,而异常的微生物组将刺激外周炎性细胞的释放并进入大脑,从而促进神经炎症。美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颁发的本特·温布拉德终身成就奖(2018)获得者、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教授杰弗里·库明斯说道。

德国波恩大学医院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老年精神病科教授迈克尔·海尼卡在介绍阿尔茨海默病免疫系统研究的相关情况时,也认为免疫系统受到微生物组的调控和影响,小胶质细胞受此因素而被激活,与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产生相互作用,从而诱发神经炎症。

微生物组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行为表现和大脑病理学可能会有显著影响。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Sangram Sisodia研究团队进行了相关的动物实验研究,对于肠道菌群同沉积及神经炎症之间的调节关联得出了肯定的结论。

如今,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人员的目光已逐步转向肠道微生物或者肠道免疫特征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联系的研究。

国际学术期刊《生理学杂志》今年72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提到,研究人员发现肠道中的蛋白质异常或引发阿尔茨海默病。据报道,研究人员将荧光标记的β-淀粉样蛋白注射到小鼠的肠道中。一年后,研究人员在与阿尔茨海默病认知缺陷有关的大脑部位发现了这些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包括影响记忆的海马体,这些动物出现了认知障碍。

2019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陈生弟教授团队从临床角度证实,肠道菌群确实参与人类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发病过程。陈生弟指出,在阿尔茨海默病前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阶段,肠道微生物菌群已发生与阿尔茨海默病阶段相似的改变。

在此次AAIC专题会议上,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耿美玉就阿尔茨海默病中肠道菌群失调与神经炎症的关系及甘露特钠的治疗干预主题开展了学术演讲,详细阐述其研究团队揭示的GV-971靶向脑肠轴的作用机制——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平衡,抑制肠道菌群特定代谢产物的异常增多,减少外周及中枢炎症,降低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改善认知功能障碍。

AAIC大会的一场主题为基础研究科学中的新兴理念在线圆桌论坛上,哈佛医学院神经学教授弗朗西斯科·金塔纳认为,目前的研究证据表明,肠道菌群触发并且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哈佛医学院神经学教授、麻省总医院遗传与神经研究中心主任鲁道夫·坦兹分享了肠道菌群与阿尔茨海默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并且介绍了GV-971作用于肠道菌群,将在国际临床研究中验证中国临床期结果。

作为国际首个靶向脑肠轴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GV-971201911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今年4月,GV-971国际多中心期临床试验申请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该项研究预计在2025年完成。

数据显示,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至少5000万,且以每3秒钟产生1名患者的速度增长。虽然这一不治之症距离被彻底攻破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人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发现、防治正在不断取得进展。(宋园园)